長距離游泳和外太空旅行,二者之間有什么相同之處?美國《循環》雜志發表的得州大學醫學中心科學家對宇航員和長距離游泳運動員的健康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這兩件事都會對人的心臟產生影響:讓心臟體積縮小。
宇航員斯考特?凱利2015~2016年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340天。他在空間站每周6天、每天鍛煉2小時。貝努特?萊康特是一位長距離游泳運動員,2018年曾經橫游太平洋,一共游了2821公里,每天大約游5.8小時。他的長游歷時5個月,因為天氣原因,游至中途休息了一個多月。
男性心臟一般重約280~340克,醫生們在這兩個人行動前、中、后,分別測試了他們的心臟。結果發現,宇航員凱利在太空生活期間,左心室每周減輕約0.74克,萊康特心臟每周減輕約0.72克。凱利在太空生活一年后,左心室重量損失19%~27%;萊康特長游5個月后,左心室重量損失20%~25%??梢钥闯?,無論在水中還是在太空,失重環境都會導致心臟縮小。這一發現讓科學家驚訝,因為此前研究發現,每天進行游泳訓練1~3小時會增加人的左心室體積和重量,現在看來過猶不及,長距離游泳讓心臟體積有減無增。兩位研究對象的行動任務結束,回到地面上正常行走,兩個人的心臟體積恢復到了正常水平。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說,心臟的可塑性很強,對重力和失重非常敏感。長距離游泳和太空生活,這兩種行為都會減少地球引力對人的心臟造成的壓力,心臟無需像平時那樣費力給身體其他部位輸送血液,由此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