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 陳占功 中藥師 劉巖
歷代文獻均注重擇時服藥,對于不同病證,應選擇合適時間服用藥物,而不是無論什么病都早中晚分服。
一般來說,上午9點和下午4點左右是吸收藥物的最佳時機,此時服用中藥效果最好?!渡褶r本草經·序例》中有記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后服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藥而后食;病在四肢血脈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飽食而在夜。”意思是要按疾病所在部位,分飯前、飯后、清晨或睡前服藥。
病在胸膈以上者飯后服藥。如眩暈、頭痛、目疾、咽痛等宜飯后服藥,能使藥性上行。對胃腸道存在刺激作用的藥物適合飯后服,可減輕藥物對胃腸道黏膜造成損害。
病在胸腹以下飯前服藥。胃、肝、腎等臟器疾病,宜飯前服藥,這樣有利藥物消化吸收。例如腸道疾病、肝腎虛損或腰以下疾病,促使藥物下達,因為基于空腹狀態下,藥液直接接觸消化道黏膜,迅速順著胃進入至腸道,更多藥物被吸收而發揮作用,而且不會受到胃內食物稀釋影響,保證藥效。
病在四肢者空腹服藥。清晨空腹狀態下,適合服用有滋補作用的中藥,尤其是滋補腎陽藥物,早晨人體陽氣隨自然界陽氣而升發,在陽氣推蕩下,可使藥力速行至發病的地方,發揮作用。治療四肢血脈病的藥物也建議空腹服用,有助藥物迅速進入胃腸道,保持較高濃度,迅速發揮作用。利水濕藥以及催吐藥也適合清晨空腹狀態下服用。
安神藥睡前服。鎮靜安神藥、澀精止遺藥、緩下藥等宜睡前服用,入夜后是臟腑功能最低的時候,此時若服用滋陰中藥,猶如雪中送炭,藥效加倍,有利次日清晨吸收。